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着力构建“诚信大连”

来源 :大连新闻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8-08-14

国无信不立,民无信不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大连市信用中心建设,构建各领域信用联动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构建“诚信大连”,已成为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两先区”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

深刻认识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经济社会发展之根基。市场经济实质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没有可靠的信用保障,就没有成熟的市场经济。信用体系不健全,就难以有效约束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等失信行为,不仅殃及企业自身,还容易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等问题,动摇市场经济发展根基。比如,毒奶粉事件不但令中国奶制品行业遭受致命打击,甚至令整个食品安全领域的“国产阴霾”至今未散。而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良好信用环境,共享单车、酒店免押入住、就医先治疗后付费等新经济形式不断涌现,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因此,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夯实经济发展根基,下好高质量发展“先手棋”的必落之子。

优化营商环境之核心。公平透明、预期稳定既是信用体系建设的终极目标,也是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与核心所在。实现法治化,必须依靠制度惩恶扬善,强化契约精神,核心在填补信用立法这个最大空白;实现国际化,必须对标国际标准找差距,核心在补齐信用体系建设滞后这个最大短板;实现便利化,必须聚焦降低交易成本,核心在降低“失信”这个最大成本。以建立健全信用体系为核心,构建“守信一路绿灯、失信寸步难行”的信用奖惩大格局,已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弦上之箭。

城市品质建设之支柱。文明诚信,人之本,城之基。城市品质的高下,固然体现于建筑风格、生态环境等外在“颜值”,但最终取决于城市管理、社会风尚等灵魂底色。没有城市管理者的“立木为信”,公权力的“笼中善治”就如空中楼阁;“忽悠”“跑路”“制假售假”泛滥成灾,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就必是空谈,再美轮美奂的典雅建筑,再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也不免黯然失色。因此,加强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实施品质立市战略、推动城市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关键之举。

学习和借鉴信用体系建设先行地区的先进经验

坚持立法先行建章立制。完善信用标准体系架构:上海成立商务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70多项涉及城市商圈、物流等领域标准,基本形成覆盖通用层、专用层和基础层的信用标准体系架构。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浙江出台条例,禁止或限制归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甚至收入等人身财产信息;建立信用修复制度,激励引导失信主体自我纠错,重新获得社会关爱。以政务诚信引领社会诚信:北京将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因失信违约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加大惩处和曝光力度,不断提升诚信履职意识和诚信行政水平。

夯实信用基础搭建平台。建立大数据开放平台:安徽建立联通全省的商务诚信公共服务云平台,推动政府与社会数据资源融合,实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和管控通”,市民查诚信、评诚信、用诚信更加便捷高效。搭建特色专项平台:山西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全省统一的中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系统,为中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信用评价等服务,有力推动“信用户”“信用村镇”建设。共建区域信用合作平台:武汉、长沙等4市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间信用联动制度,形成区域联动的信用奖惩机制,让“老赖”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强化应用导向惩“赖”扬“信”。创新惩戒手段,让失信者有“痛感”:南京规定骗提公积金者5年内禁止贷款;哈尔滨禁止失信开发建设单位招投标;在湖北黄石,法院为“老赖”定制专属彩铃,提醒来电者谨慎交往、督促还账;厦门集美区与保险公司联合启动“赏金保险机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查找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线索,有效破解“执行难”。加强正面激励,让守信者尝到“甜头”:苏州、福州、厦门等地探索市民个人信用积分体系,“积分达人”们可在交通出行、图书借阅、入学就医、景区观光等领域享受便利服务。武汉市将“诚信考试”制度化,并记入学生档案。青岛市深化“线上银税互动”,实现小微企业纳税信用贷款线上“秒申、秒批、秒借、秒还”,让守信的小微企业融资不再困难。

多措并举,推进政府、市场、社会共建“诚信大连”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发挥大数据支撑作用,推动公共信用信息深度归集共享,提升信用体系的决策支撑和风险防范能力。发挥政府示范带动作用,明确“权责清单”“信用清单”,将信用作为公务员考核、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不断提升政务诚信水平。完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健全信用主体权益保护、信用修复机制和跟踪问效等机制,让守信者畅行无阻、失信者寸步难行。

培育信用文化,推进信用服务市场发展。培育市场用信习惯,鼓励企业自发成立信用联盟,加强守信企业交流合作,不断激发企业用信需求。鼓励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让信用意识在企业内部落地生根。积极发展信用服务业,通过培育、引进、合作、政府购买信用服务等方式,壮大信用服务市场;落实信用业服务标准,促进信用服务业的标准化和专业化。

积极推动信用体系社会共建。引导社会组织把诚信建设内容纳入社会组织章程,鼓励行业协会和商会对守信会员给予多种形式的支持与服务,形成行业性约束和惩戒。营造社会诚信氛围,积极打造宣传载体,开展“诚信日”等主题活动,建立纸媒宣传主阵地,选树守信榜样,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的立体宣传。

突出金融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各级政府为主导,涉农金融机构、税务、工商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信用体系,积极推动民营经济与小微金融信息共享,开展银税联动,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加快建立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积极开展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鼓励行业自律与自治,实现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信息共建共享。


文章关键字: 信用 体系 社会 环境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