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天津市:警惕“疫”名之下的骗术

来源 :天津日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0-03-18

疫情当前

谨防诈骗

为躲避病毒,

当很多人停下忙碌的脚步

选择闭门不出时

骗子一刻也没闲着

以“疫”之名

编织各种骗局

让人防不胜防

从我市公安机关获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涉疫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不断增多,“一直以来,蹭热度就是骗子的生存之道,当前大家急需什么、最关注什么,骗子就会量体裁衣、精准下套,这样迷惑性强,更容易引人‘上钩’。”常年与骗子交锋的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四支队三大队大队长刘爱国,目前带领队伍正值守在我市反诈中心,这里是公安机关受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第一道关卡,根据对涉疫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进行梳理,他们总结出五类高发骗术,结合具体案例,希望给广大群众提个醒。

案例1 口罩诈骗

以销售疫情防护用品之名

抗击疫情,当口罩、温度计等防护用品成为工作生活必需品时,也让骗子看到了“商机”。目前,这类利用口罩等医疗物资紧缺,广泛发布虚假广告实施诈骗是疫情防控期间最常见、最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最常见的犯罪手段有

不法分子通过网页、微信群、QQ群、微博、手机短信、抖音等渠道撒网式发布销售口罩、温度计等医疗物资的虚假信息,诱使急需购买者与其联系,然后以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向被害人提供二维码或银行账户,待货款收入囊中后,既不发货,还玩起了消失。还有一些骗子巧立名目,利用国外代购,防护用品被海关征用、查扣了,一律不予退款等借口欺骗被害人。

案例

“谁家还有多余的口罩卖我点儿,急需!急需!急需!”在朋友圈发布了求购信息后,陈先生微信里的一个好友“现身”了,因为其曾咨询过旅游问题,放下戒备心的陈先生开始与对方进行需求对接。

“我手里有大量的口罩……”想到购买的是当前紧俏的用品,难得找到供货方,在对方提出先付款后发货的要求后,陈先生不假思索地同意了,并先后多次汇款给嫌疑人冯某,用于购买口罩的钱款共计人民币96500元。迟迟收不到口罩,对方又将自己拉黑了,陈先生意识到被骗,立刻向警方报警。

2月13日,冯某在其住处被公安机关抓获并收缴其违法所得。2月24日,冯某被滨海新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0元。

警方提示

购买防护用品一定要找正规渠道。随着复工潮来临,各行各业对于口罩的需求更为旺盛,也更为迫切,与此有关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多了起来。“口罩诈骗”正在升级,在企业复工前,诈骗对象通常是个人;随着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口罩、温度计等医疗物资的需求直线上升,诈骗分子也将目标转向了企业。

因此,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口罩等防护用品,一定要找正规渠道,不要点击不明链接。网上购买要在正规网购平台进行,查看核实网购物品的物流信息,线下购买要找正规药店,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代购,收到提及汇款、转账、提供验证码等信息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再三核实。一旦发现被骗,及时报警。

案例2 网贷陷阱

当囊中羞涩巧遇“雪中送炭”

受疫情影响,开工延期,势必会让部分从业者收入骤减。当房贷、车贷、信用卡还款日期渐渐临近,该如何渡过难关?此时,网络上出现低门槛放贷的广告,您以为是“雪中送炭”,殊不知其中暗含陷阱。

最常见的犯罪手段有

在发布广告时,骗子以秒审核、低利息、放款快来诱惑那些急需用钱的被害人与其联系,然后通过电话以及QQ、微信等聊天工具与被害人进行交流,以缴纳工本费、保证金、解冻费、保险费、验资、刷流水等借口要求被害人向其指定的银行账号汇款来实施诈骗。

还有一类手法是,被害人在向骗子提出贷款需求后,骗子会让被害人填写相关的“贷款合同”以获取被害人的银行卡号和手机号等个人信息。随后,骗子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被害人的手机号码、银行卡在一些具有消费、充值功能的官方正规APP进行注册并绑定被害人的手机号和银行卡,在注册和绑定的过程中,APP软件会向被害人手机发送验证码,骗子以“验证偿还能力”“验资流程”为由向被害人索要验证码,一旦被害人将验证码告诉骗子,那么被害人的银行卡就被完全控制,同时钱也会全部被转走。

案例

2月11日下午,居住在南开区的张先生看到手机上出现一条自称是“小米金融”发来的短信,内有贷款网址链接,而张先生正好急需用钱来还房贷,于是,其点击了短信内的链接。

点击链接后,下载了一个APP名叫“小米金融”,随后,根据提示,张先生填写了个人信息等资料,又上传了自己的身份证照片,并申请了10万元的贷款。两天后,张先生进入该APP查看,显示贷款成功,可是却无法提现。于是,张先生联系客服,对方称需要缴纳5%的手续费,也就是说,交了5000元,才可以提现,并称这5000元以后还会退还给张先生。觉得多交的钱早晚也会回来,张先生就给对方转账5000元,但还是无法提现,对方又称张先生输入的银行账号有一位错误,所以无法提现,张先生查看自己的注册信息,果真输入错误,要想改正,需要交纳15000元的保证金,待提现时一并返还给张先生。张先生再次给对方转账15000元,结果仍是无法提现,对方称原因是张先生的风险评估过低,还需要购买6000元的保险才可以提现,张先生又给对方转账6000元,结果还是无法提现,一分钱没得到,张先生恍然大悟,知道自己遇到了骗子。

警方提示

如何识破网贷陷阱?凡是贷款前要求缴纳各种费用的都是诈骗!

1。切勿轻信以“低利息、高额度、放款快”等为由的贷款信息,要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2。如果个人需要贷款,尽量通过银行等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降低贷款风险;

3。不要随意在一些不明贷款网站、链接进行注册,填写个人信息;

4。凡是正规贷款,都不会在放款之前收取任何费用,凡是贷款前要求缴纳各种费用的都是诈骗,牢记这一点,就可以躲避百分之九十九被骗的几率;

5。个人手机收到的任何验证码,切记不要转发给任何人;

6。如果遇到了这类诈骗,应及时报警,不要相信骗子说的3天或5天之内将钱退回的托辞,越早报警越有利于公安机关破案。

案例3 真假好友

扮熟人线上互动觊觎钱财

为了保护孩子们不受病毒侵扰,学校延长寒假时间,推迟开学。可是学业不能耽误,线上师生展开互动,而这也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

最常见的犯罪手段有

骗子先通过各种办法加入到各班级QQ群或是微信群,再把自己的头像和昵称改成和班主任(或其他老师)一样,然后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要求缴纳学费、培训费等各项费用。而许多家长可能会觉得因受疫情影响收费方式与以往不同,便放松了警惕,以为把钱交给了老师,想不到钱已进入了骗子口袋里。还有一种行骗方式,就是骗子进入班级QQ群或是微信群后,伪装成其中一分子,逐个添加班级群内的家长或学生为好友,以“生病急需用钱”,甚至是以自己或家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为由骗取钱财。因确实是群内好友,迷惑性极强,而且“好友”又遇到了“困难”,有不少人中计。

案例

2月4日,我市某高校一名女大学生报警称,其被骗子骗了2835元。经详细了解,报警人王芳(化名)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他们班有一个QQ群,各科老师及同学都在这个群里面。不久前,王芳收到QQ临时对话,显示的是来自班级群的化学老师,这个“化学老师”通过临时对话通知她因疫情原因,学校延迟了开学,但是开学以后,学校上化学课要做实验,需要全班学生购买防护服,让她去找班里的同学收费,每人45元。既然是老师交给的任务,王芳也没多想,很快,把全班63人、共计2835元用于购买防护服的费用全部转给了“化学老师”指定的银行账户里。王芳又把收费的事告诉给了班主任,待班主任与真正的化学老师取得联系,才发现这是骗子精心设计的骗局。

警方提示

入群验证 收费核实。第一,请各学校的班主任老师迅速对本班级的QQ群、微信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尽快清除出群。要启动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QQ群、微信群。第二,如遇班主任在群内发布收费信息,学生家长一定要先核查群内是否有两个班主任头像(微信、QQ头像和昵称是可以随时更改的),如果有,基本可以确定是骗子。第三,如果家长和学生在群内或临时对话看到有收费信息时,一定要与班主任电话或视频进行核实确认,不要轻易汇款。如果遇到好友、同学通过QQ要求转账汇款时,也一定要多方核实,确认无误后再决定是否转账汇款。

案例4 网络刷单

宅在家就能挣大钱的诱惑

“足不出户就能挣大钱”,疫情期间,难得有机会“宅”在家里这么长时间,看到这样的推销广告,肯定会有人心动。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心低成本、高回报的背后必有诈!

这类诈骗手段统称为刷单类诈骗。骗子首先通过各类网站、QQ、微博、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群发短信等方式发布招聘兼职刷单广告,一旦有人上钩,他们将购物清单发给被害人试着操作一单,第一单基本都是一百元以内的,然后,很快返还给被害人本金和佣金,以此取得被害人的信任。接下来,骗子就会让被害人正式上岗,开始刷单任务,而此时,刷一单的金额提高到从500元到2000元不等,甚至更多。他们会设置文字陷阱,说完成一次任务立刻结算,但并不解释一次任务要刷几次单,就这样,无休止的刷单任务等着被害人去做,而且永远也刷不完,直至被害人负担不起或发现被骗为止。

即使被害人完成了任务,认为该结算了,骗子一样有办法,他们会告诉被害人支付的订单都被冻结了,需要激活,让被害人汇款到指定账号激活订单才能结算,才能返还本金和佣金。而被害人一旦汇款,骗子会告诉被害人激活不成功需要再次汇款,直至被害人发现被骗为止。

案例

2月18日,杨女士在翻看手机时发现有陌生人请求添加QQ号好友,在通过请求后,对方向杨女士推荐做网络刷单兼职。整天待在家里没事干,再加上之前也从网上看到过有兼职刷单挣钱的事情,杨女士就应聘了。

刷单金额越大佣金越多,在谈妥了佣金问题后,对方发来了一个链接。杨女士点击后,显示的是京东商城的页面。第一单任务是,购买一件衣服,售价100元,随后,对方给杨女士一个二维码,让杨女士扫描这个二维码按照商品的价格支付就可以了。杨女士扫码支付后,对方很快给杨女士进行结算,在收到了110元本金和佣金后,杨女士彻底相信了刷单确实可以赚钱,于是,继续领任务。

这次的任务是购买一件首饰,售价5600元,杨女士扫码支付成功,等待对方结算,却被要求刷满三单才算完成任务。为了要回已投入的本金,杨女士继续扫码支付了一件首饰和一件衣服,共计13000元。本以为完成任务的杨女士觉得对方可以结算了,但对方却说这三次只是完成了一单任务,还要做两单才能完成任务。杨女士这时感到不对劲了,央求对方把本金返还给她,佣金不要了,但是对方坚持称要完成任务才能结算,见钱要不回来了,杨女士报警求助。

警方提示

网络刷单,违法!刷单招聘多为骗局。找兼职应该前往正规的公司或中介,签订合法劳务合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刷单”之类的招聘广告大多为骗局,一定要提高警惕。2018年1月1日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网络“刷单”作出明确规定:“刷单炒信”和帮助“刷单炒信”的,将面临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罚款,甚至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守法经营者一般不会冒此风险,只有骗子才会利用“刷单”来骗钱。因此,切勿相信“网络兼职刷单挣大钱”的谎言,一旦发现上当受骗,要将对方的聊天记录、电话号码、银行账号等信息留存,并及时报警。

案例5  网游诈骗

玩游戏一不小心被套路

疫情期间在家怎么度过?网游成了很多人消磨时间的不二选择,而由此带来的游戏类装备买卖等相关的诈骗犯罪也随之居高不下。

目前,通过网络游戏实施诈骗的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低价售物法。在游戏中以低价销售游戏币或装备为名,让玩家线下银行汇款,待收到钱款后立即消失。此类案件是网络游戏诈骗中发案最高的一类。二是买卖账号法。以高价收购玩家高等级游戏账号为名,并诱使玩家登录钓鱼网站进行交易,从而获取玩家银行卡信息,伺机盗取银行卡内钱财。三是升级代练法。在游戏中发布虚假广告,称可低价代练游戏角色等级或装备,从而获取玩家游戏密码并要求玩家先行支付部分费用,等得到玩家汇款后立即将玩家的装备、游戏币洗劫一空,并立即消失。

案例

被害人张林(化名)看到网页上有人发布收购游戏账号的信息,因价格诱人,其进行了回应。很快,就有一名买家通过QQ与张林取得联系,经过商定,双方将成交价定在8000元。价格谈好了,对方又担心自己被骗,想请平台客服帮助完成交易。张林想想也合情合理,就同意了对方的要求。

几分钟后,一位客服人员主动添加张林QQ为好友,并提出为保障买家的权益,要对卖家游戏账号进行验证,按照“客服”的要求,张林报出了游戏账号和密码。在核实完真伪后,进入了“转款交易”环节,张林被拉进了由“客服”组建的临时QQ群里,“买家”先把8000元转给了客服,看到“买家”的付款截图,张林也放松了警惕,等着收钱的时候,客服提出要让张林缴纳3000元交易押金,在转给客服3000元之后,对方又称,还需要4000元的保证金,这样做是为了确保买家更改账户密码期间,卖家不会将账号找回,交易结束后,保证金和押金一并退还。转账后,张林发现自己被踢出了群聊,QQ也被客服和买家同时拉黑,而自己的游戏账号也无法登录了。

警方提示

切勿轻信“先支付”。网游交易要通过官方交易平台,不要轻信非官方的网游充值优惠,如需购买游戏装备、道具等,要通过游戏官方充值渠道进行游戏充值,非官方的网游充值优惠渠道大多是骗子。切勿轻信“先支付”,不要直接支付、转账进行交易,微信转账、微信支付、网银转账等方式,都是向对方直接支付,一旦遇到虚假交易,很容易造成经济损失。


文章关键字: 骗子 被害人 先生 疫情 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