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天津市:景区开放“急不得”也“缓不得”

来源 :法治周末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0-03-09

现阶段有条件开放部分景区是有必要的,这有助于缓解人们在抗疫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但需要分级分批开放

景区开园有其迫切性,此次疫情暴发对旅游业一季度的营收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法治周末记者 于伟力

自2月14日浙江省率先发布景区复工指导方案起,全国各地也相继出台了景区复工政策。据携程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00家知名景区开门迎客,相比一周前增加了10倍以上;另据同程艺龙景区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全国范围的景区开园率已达38.1%。

停摆许久的旅游行业,开始呈现复苏的迹象。

2月20日,江西萍乡武功山景区开园当天,在索道下山排队的游客密集;22日,去往北京香山公园的路上车辆拥堵、聚集排队;同一天,杭州西湖景区在结束临时封闭后的第一个周末,中午12点植物园已有2000多名游客,下午4点断桥游客已超过5100人次……

在许多人看来,全国景区已满足逐步开放条件。

不过,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会议指出,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

景区开园“试水”引争议

对于各大景区在疫情未完全解除下开园的行为,各方意见不一。

“现阶段有条件开放部分景区是有必要的,这有助于缓解人们在抗疫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但需要分级分批开放。”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旅游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斌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是先开放自然型景区,后开放文化型景区,前者一般是室外的,人员密度比后者低;二是先开放冷门型景区,后开放热门型景区,前者一般相对游客较少,疏散速度比后者快;三是先开放区域型景区,再开放跨区型景区,前者一般服务当地游客,管控难度比后者小。

而业内有很多声音指出,景区复工是考虑到景区评定标准。例如,全国5A级景区接待标准是景区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0万人次以上。如果人流量达不到标准,会影响景区的评级,从而影响政府对景区的扶持。

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晓峰并不认同上述观点。他认为,景区评定机构会在评定和复审时,考虑此次疫情对景区的实际影响,客观调整今年的评定标准,不会因关闭接待游客数量下降,而限制一个优秀的景区升级或保级。因此这方面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在张晓峰看来,景区开园有其迫切性。由于旅游业严重依赖春节期间的接待,此次疫情暴发对旅游业一季度的营收形成了毁灭性打击。一些大型旅游景区的损失在亿元以上,中小景区损失也在百万元或千万元以上。在如此经营压力下,各地景区都在展开积极自救,而有序复工开业是自救的重要措施之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天星则认为,各大景区开园是对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贯彻落实,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了适当舒缓当地民众在疫情防控措施之下的压力、满足民众健身锻炼提升自身免疫力的需要。

一位不愿具名的景区管理部门负责人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强调,当前景区开放更多的是考虑提振国民信心,以及顺应上级统筹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多的是一种宣示性意义,而非经济层面的意义。

“拐点”未到,防控不松

虽然景区重开有其迫切性,但眼下,旅游行业也亟需在疫情防控和恢复经营中找到平衡点。

2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发布《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对旅游景区开放条件和必要性进行全面评估,分区分级执行,不进行“一刀切”。

近期,浙江、山东、四川和海南三亚等地也在发布的旅游景区复工指导政策中对疫情防控作出了具体规定。如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的《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手册》规定:分时段控制人流量、引导游客在排队和游玩时保持一定距离(间隔1米以上),避免人群拥挤和聚集。并对疫情解除前景区最大承载量作出科学合理的核定,不得超过原核定承载量的50%。

浙江省旅游协会特编制发布《浙江省新冠肺炎防控旅游景区有序开放工作指南60条》也要求:景区日接待量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50%、瞬间流量不超过最大瞬时流量的30%,确保游客间距能达到1.5米以上等。

此外,法治周末记者还从多地景区处了解到,为了确保景区安全恢复开放,各景点、景区采用了网络实名制购票、无接触购票、无接触入园、实时游客量控制、体温检测、要求游客佩戴口罩游览等多项防疫管理措施

与此同时,浙江、山东、四川、云南等多地还鼓励景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全面掌握游客基本信息,以便高效追踪管控。据悉,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等全国多家景区已采用实名信息登记码。

多地景区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实名制已成为游客进入景区的标配,这不仅减少了人员接触,还快捷便利。而且当出现疫情风险时,通过实名认证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完成信息溯源,让防疫追踪更高效。

上下游企业和合作伙伴也在这次战“疫”中展开了行业互助行动。2月22日,美团点评与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钟山风景名胜区、平遥古城等全国51家旅游景区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指导支持下,共同发布《中国旅游景区防疫自律公约》,从物资准备、设施消毒、客流分时管控、人员健康管理、无接触入园服务、防疫信息在线公开等多个方面,帮助景区落实防疫工作。

以上种种,在受访专家看来,对疫情之下的景区安全有序开放提供了积极指导。但目前多地的许多市民仍对外出游玩持观望态度,不少人认为,在疫情没有完全结束时,坚决不冒险,不急于一时出去撒欢儿。

建立新型联防体系应对风险

景区作为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场所,面对随时可能反弹的疫情,该如何做到有序开放?行业又该如何应对这次的挑战?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程国庆表示,在全国全面抗疫期间,各景区可根据地理位置与居民区的相距这类特点,明确自身景区环境类别,这样更便于景区有的放矢地制订开放方案,减低疫情风险,落实为人们生理、心理康复消费提供必要的场所及相关服务的目标任务。

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控制好成本,程国庆认为,需要景区有序开放的运作信息,实现有效利用最大化的社会效果。“首先需要加强有效方案样本信息的总结与管理,使其达到量化应用的水平和功能。比如,将量化模板应用于消费服务制度的建立,将量化功能应用于行业信息优化系统管理等;其次,明确有序开放的任务目标,完善防控的协作框架。”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认为,疫情发展到今天,文旅行业复工既“急不得”也“缓不得”。中国旅游发展40年以来,危机时时产生,文旅行业和文旅企业要建立危机应对机制。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的旅游,不是复苏,而是振兴。如果旅游业还是常态运转,依靠市场起来而自然度过,这只是一种复苏。只有按照疫后市场新的追求和新的消费方式的变化,谋求创新,才是希望所在。

文章关键字: 景区 疫情 全国 开园 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