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中国(天津和平)>>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天津市:照顾好滞留的外地人见证社会“守望相助”的力量
来源 :法治周末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0-03-09
2020年1月23日,将注定成为一个被历史所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武汉这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暂时关闭离汉通道。如今,这座城市里的每个人,恐怕都经历了惊心动魄而又终生难忘的40天。如果说,对当地市民来说,严格的交通管制意味着长时间的居家隔离;那么对滞留在武汉的外地人员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无处安放的身体和灵魂。
3月2日,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就滞留在汉外地人员服务保障工作召开视频会议,会议要求进一步摸清滞汉外地人员的底数,发现滞汉困难人员要及时予以妥善安置。这是继2月27日,武汉发布通告要求所在区政府对滞留在汉的外地人员提供食宿救助之后,再次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部署。
据媒体报道,滞留者可以通过拨打12345市长热线或手机申请的方式来求助,各区也在进行全面排查。对于有工作意向的人,还可以通过湖北公共招聘网,应聘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等相关工作;或是参加志愿者招募,协助社区防疫,获得一定补贴。
这些善政来得虽然并不算太早,但在当下却尤为必要。据一些媒体报道,随着“封城”时间的延长,滞留在汉的外地人员,生活面临困境的并不在少数。《南方周末》的一则报道中,讲述了在武昌火车站地下停车场打地铺的外地人;《南风窗》的报道,则描写了几个住在地下通道的外地人,被管理者驱赶,被子和行李被浇水的遭遇;在《新京报》“我们视频”的镜头中,一些外地人生活无着落,志愿者为他们送去了食物和口罩。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千多年前,杜甫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但在千年之后,城市里广厦成千上万,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些人居无定所、遭遇冻馁之忧,实在令人焦心。
平心而论,自封城以来,湖北,尤其是武汉面临的诸多困难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在疫情前期,核心任务就是建设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保证患者和疑似患者“应收尽收,一个不漏”,诸多基层工作者和一线抗疫人员也都分身乏力。由于很多外地人没有固定住所,基层社区在排查中也难以有效覆盖。客观上,导致了这些人被边缘化。
另外,这些外地人滞留在汉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来旅行,有的来转车;有的原本就在武汉流浪,有的则是带孩子来汉求医。不同的人生境遇也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困难——有些人有钱但没处落脚;有些人无力支撑“酒店+外卖”的每日开销;有些人看病和住宿双重困难叠加;也有些人自由惯了拒绝住在救助所。这些多样化的诉求,对于抗疫初期的武汉来说,确实很难完全满足。
不过,在这过程中,让人感到暖心的是,一些基层管理者和志愿者也在积极协调和默默帮助。据《南方周末》报道,开始时在武昌火车站地下停车场滞留了约50多人,火车站管理方一直为他们开放热水、公厕和电灯;区城管每天都会派人来给他们量体温;民政部门给他们送来了被褥和泡面,之后又提出给他们安排旅馆,但一些人觉得住旅馆不自然,仍选择睡在停车场。而且,很幸运,这些人里并没有感染者。
如今,在多方努力下,武汉疫情态势已从高位运行期降入中位运行期,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治疗点全部实现“床等人”。在疫情防控层面,武汉已经比起初从容得多。滞留在汉的困难人员,也理所应当地尽快得到妥善安排。
此番,从食宿、补贴到就医、工作,武汉给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令人欣慰。希望这些方案能够落细落实,但愿这些异乡人今后的每天都能吃上口热饭、睡个安稳觉。如果说数万外地医护工作者“千里驰援”给了武汉战胜疫情的力量,那么照顾好他们的老乡、照顾好这些异乡人,何尝不是武汉的一份责任?
其实,不仅是滞留在武汉的外地人,还有不少滞留在外地的湖北人,而综合各种报道来看,不少地方也都对滞留者给予了特殊的照顾。正是这些善意和包容,驱散了滞留者的不安和惶恐,见证着社会守望相助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积蓄起同心同德、共同抗疫的决心和斗志。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武汉照顾好外地人,外地照顾好湖北人,这场战疫的胜利,也一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