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天津市:与其纠结算不算文化输出,不妨问李子柒何以成功

来源 :法治周末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0-03-09

“李子柒算不算文化输出”,最近这个问题在网上引发不小的争议。

李子柒是个视频博主,主要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要题材,进行非常精美的视频创作。她在国内社交网站就拥有数千万的粉丝,在国外社交网站YouTube上粉丝量也高达到735万。内容播放量和粉丝粘性甚至远超BBC、CNN等全球知名媒体。

这个影响力已经决定了问题的答案,李子柒当然是文化输出。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拍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题材的视频,而吸引了全世界数百万粉丝的目光,这要不算文化输出,简直毫无道理可言。事实上,这几年的舆论对此也拥有相当共识,而那些质疑声音提出的其实是另一个问题——这算不算是好的文化输出?

这其实不是李子柒第一次在网上引起争议,前几次的焦点在于,李子柒背后是不是有团队包装营销,她的视频是不是美化了农村生活。这些质疑的本质,其实都有关“真实”。但细细推敲,这些关于“真实”的质疑都站不住脚。

就拿素以真实为追求的纪录片来说,很多最知名的纪录片,都离不开团队制作、离不开适当的营销推广;而无论哪一个纪录片,其镜头呈现出来的画面,也很难说就完全等同于现实,其实际上也是精心选择角度和内容,也有对现实一定程度的“美化”。所以,有团队策划不代表就是造假;而作品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也不能简单地画等号。

再拿我们经常羡慕的日本文化输出为例,日本的漫画世界知名,可是那些帅气的武士、忍者,那些美丽的和服少女,能说就是日本的现实再现吗?显然也不能够。而征服全世界的美国好莱坞电影,不也都是在相当程度美化了“美国梦”吗?以作品和肉眼可见的“真实”存在多大偏差,来判断文化输出是不是好,本就是一个相当狭隘的标尺。

更有意义的衡量文化输出的标准是什么?是某种文化作品或者产品,是不是能打破地域或受众的限制,而在更广泛的范围激发“围观”的兴趣,再进一步,在拥有广泛影响的基础上,又是不是打上了独特的文化烙印。

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李子柒当然是成功的文化输出。只要看一看李子柒视频在YouTube获得的反馈就知道,她的每一条视频都有数百万的播放量,而在视频下的留言,很多都是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这说明她的内容有超越国界普世的治愈力量,同时又有极鲜明的中国烙印。

当然,对于李子柒有各种看法都不奇怪,因为她在外网的巨大影响力,就要把她捧上不可置疑的神坛也没必要。只是如果我们要讨论文化输出,那她的成功本身,有更多值得思考的有益探索。与其去吹毛求疵,还不如好好品味一下她之所以成功的那些“术”和“道”。

在技术层面,李子柒视频就有很“神奇”之处——她根本没有刻意“讨好”外国网友,视频连英文字幕都没有,老外们尽管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可是依旧看得很痴迷。这就说明,她的题材和画面语言是相当“普世”的,因为简单和纯粹,反而拥有了极强的穿透力。我们过去的一些文化输出,想“说”的内容太多,结果给“听”制造了巨大障碍,效果也就可以想象。

要做到这样的“术”,又离不开深层的“道”。熟悉李子柒的都知道,她几分钟的一段视频,制作的时间跨度可能长达数月;有时为了呈现几段画面,李子柒要花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去学习一门“手艺”。也就是说,她是冲着想表现的内容去的,而不是先设定“让老外惊叹”的小目标。所谓文化输出,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是一种功利的设计。

从根本上来说,文化输出看似可学,其实又是不可学的。我们看各国的文化输出,往往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内在原因是,文化内容生产者的自信,首先是由国内的受众和市场培育起来的。只有先“讨好”国内受众,经受住了国内受众的检验,才有可能打破疆域获得成功。

近几年,中国的网络文学、宫斗剧,在国外拥有不少受众,所遵循的也是这个路径。当然这几类文化输出,在国内也很受争议,被不少人认为不够高大上、代表不了中国文化。但文化输出,本来就不只是李子柒们的事,国内的受众品位,在根本上决定了文化输出的品位。

文章关键字: 文化 李子 视频 中国 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