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天津市:“导师崇高师娘优美”, 奇葩论文是怎么发出来的

来源 :法治周末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0-03-09

像《冰川冻土》这样的专业学术期刊,真正的读者不会超过几百人。但是,这本期刊一篇名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的论文,因为通篇论证“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让“师娘门”走进了吃瓜群众的视野。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中民,他所写的导师是中科院院士程国栋,也是《冰川冻土》这本核心期刊的主编。目前,程国栋院士已经作出回应,向公众道歉,并请辞主编职务。而徐中民倒是嘴硬,坚称自己的论文是有价值的。

目前,有媒体质疑,这篇文章其实是一个“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科研经费达200万元之多。如果情况属实,这就不仅是文风轻佻的问题,而是牵涉科研经费的浪费。花那么多钱,最后只得出一个“导师崇高师娘优美”的结论,怎么也难以交代。倒不是说这个结论错误,而是不管对科研还是对社会价值来说,这样的“结论”都是没有价值的。

公众感到被冒犯是有道理的。大多数人都看不懂《冰川冻土》上的论文,但是徐中民这篇,除了标题《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看上去有点高深外,内容却是每个读过初中的中国人都看得懂的。尽管通过论证“导师崇高”和“师娘优美”以及两人的结合所体现的爱与美,也可以暗示出“生态经济学”的道理来,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不但是让人倒胃口的“拍马屁”,从行文来看,也是相当腐朽。

但是,就是这样一篇论文,却能够通过期刊的评审程序。程国栋院士回应称,这篇“论文”发表前,自己是一无所知。如果他说得属实,这不但不能让他免责,还可能反映出更严重的问题:作为主编,他已经不需要亲自过问业务,自己学生吹嘘自己的文章,就能畅行无阻。这背后的发文机制,可能更让人担忧。

事实上,这篇没有任何价值的文章,在形式上却很符合论文的规范。正是这样,它才以荒诞的形式揭示出学术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所谓“论文”就是这样“做”出来的。相关评审人员并不是从科研意义(行业的创新)来评判论文是否能够发表,而是看规范,更重要的是看“人脉”。这篇文章被揪出来,只是因为太过奇葩,闯入了公共领域,如果徐中民不以自己的导师和师娘举例,换成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信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它。

当把发表论文和大学排行以及个人职称挂钩,就必然会出现“炮制”论文的现象。事实上,现代学术已经高度专业化,学科分类也越来越细,一个行业的论文,除了该领域的专家,别人基本也看不懂,更无从评判。即便是《科学》和《自然》这样的世界顶级期刊,也有发表“假论文”的时候。

这种局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注意。但是“业外人士”对此基本上无能为力,也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第三方监督”。要揭发“问题论文”,只能依赖学术共同体的良知、自律和净化,正常情况下,总会有人发现问题,即便是数据造假,也会有人验证出来,这种共同体内部的“揭发”,就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师娘门”的出现,证明在“冰川冻土”这个领域,这个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灵了。被夸的导师是期刊的主编,是该领域的院士,又是寒区旱区研究所的首任所长,而作者也是“教授、博导”,是该领域的中坚力量,整个审稿环节,不可能提出什么异议,相反,相关编委可能读得津津有味。否则,一篇2013年发表的文章,也不会在今天在被揭发出来。

在这个意义上,“导师崇高师娘优美”其实非常准确地道出了该领域的圈子化问题,大家都是“自己人”,在一个锅里吃饭,只不过吃相实在太过难看,才蔓延到“凡人界”罢了。

文章关键字: 论文 导师 期刊 学术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