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中国(天津和平)>>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天津市:杜绝传染源 亟须饮食文明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0-03-06
1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2月26日,国家林草局明确,凡是从事以食用为目的的野生动物人工繁育,须撤回并注销所核发的许可证件或文书,并停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出售、运输野生动物等活动。随后,深圳、广州两地接连出台更坚决的措施,对禁止食用、交易野生动物做出更明确的规定。
张立实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滥食野生动物而引发人类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巨大隐患,亟须尽快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来禁止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行为。但制定和修订法律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当前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出台一个专门决定的形式,针对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约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事实上,有研究表明,约80%的人类新发传染病都与野生动物有关。张立实表示,食用野生动物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可能导致某些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和食源性疾病等。如2003年的“非典”(SARS),2012年后发生的死亡率很高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这次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其病原都是(不同类型的)冠状病毒,研究已证明,这些病毒都来源于蝙蝠,再通过某些野生动物(如果子狸等)感染人,进而引起人群中传染病的流行。
“食用野生动物还可能导致如鼠疫、埃博拉病毒感染、禽流感、甚至艾滋病等多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疾病、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病和食物中毒等。”张立实说。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等学者表示,这些病毒本来存在于自然界,野生动物宿主并不一定致病致死,但由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或者侵蚀野生动物栖息地,使得这些病毒与人类的接触面大幅增加,给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危及公共卫生安全。
为了最大程度隔断传染源,张立实建议,应尽快制定《生物安全法》和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尽快发布《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使相关的监管有法可依,有更具体的可操作性。
事实上,此前我国相关名录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关键类群并未形成覆盖。例如,在相关名录所保护的1804种野生动物当中,我国130余种蝙蝠和5种旱獭未见有任一种上榜,而这两个类群正是2003年SARS和2019年的鼠疫及冠状病毒的主要携带者,相应保护依据的缺失使得公共卫生安全面临较大风险。
张立实表示,农业和畜牧业、动物及其疫病、生态和环境保护、病原和传染病控制等相关研究机构应加强对野生动物及其合理利用,尤其是有较大经济利用价值的野生动物的研究,正确区分按照家畜家禽管理的野生动物和应严格限制对野生动物,不断修订完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以保护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确因科研、药用、展示等特殊原因而需要对野生动物进行非食用性利用(如开展动物实验研究以及作为某些必需的工业原料和药物等)的行为,要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相关规定实行严格审批,并严格做好相关的检疫检验工作。
同时,张立实指出,政府相关部门、学术团体、媒体、研究机构和学校等应从预防野生动物来源的传染病、营养和食品安全、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等多方面,加强对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和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自觉增强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保护意识,移风易俗,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改掉食用野生动物的习惯,以及利用野生动物的皮毛、骨牙和器官等作为化妆品、药品和奢侈品等行为,从根本上杜绝非法野生动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