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信用中国(天津和平)>>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天津市:广西有效提升群众平安指数
来源 :法制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0-02-18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小松 马艳 通讯员 尚永江
2019年,广西群众安全感指数97.17%,位居全国前列。今年1月12日,在广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陈武的政府工作报告宣布这一消息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满意的平安成绩背后,凝聚着广西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的责任担当与辛勤付出。过去的一年,广西各级政法机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稳准有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扫黑除恶 以雷霆之势发起强攻
平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生活需求,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期盼,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
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摆到突出位置,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自治区主席陈武积极推动落实,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世勇靠前指挥,全区上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法委协调组织、政法机关密切协作、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良好工作格局。
2019年12月18日,以张加爱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先后实施了涉及十个罪名数十起违法犯罪行为,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犯贩卖、制造毒品罪判处张加爱死刑。
正义从不缺席。重大涉黑涉毒专案犯罪集团头目张加爱、覃春团及全部骨干人员于2018年10月4日全部落网。随后,柳州市警方又先后多次开展抓捕行动,截至2019年3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26名,打掉犯罪集团3个、团伙1个,并协助市监察委查处涉嫌违法违纪的“保护伞”8人。在彻底拔除该违法犯罪集团后,柳州市发生在娱乐场所的聚众斗殴、滋事、吸贩毒的情况大幅减少,非法追债类报警数环比下降70%,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以打开路、持续发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打击涉黑涉恶、涉枪涉爆、盗抢骗、黄赌毒等严重刑事犯罪,推向非法集资、非法传销、金融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深层次领域。
“扫黑除恶我先行 夯实基础勇担当”。自治区司法厅紧扣罪犯、社区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三类对象”,深挖细查,全系统共收集并移交涉黑涉恶线索88条,协助公安机关破获一批大案要案。全区检察机关持续对近5年来职务犯罪、涉众型犯罪案件开展“回头看”,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涉黑恶案件复查、检查活动,深入基层派出所、基层村屯排查黑恶势力犯罪和“保护伞”线索。
自治区高院在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坚决扛起扫黑除恶重大政治责任,坚持“一把手”挂帅研究督办、庭领导带头办理涉黑恶案,确保打准、打狠、打出声势。
截至2019年12月,广西公安机关打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7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44个,涉恶团伙2335个,查扣涉案资产51.2亿元;起诉涉黑案件95件994人、涉恶案件546件3240人;全区一审审结涉黑案件72件578人、涉恶案件324件1927人;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35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66人,组织处理158人,移送司法机关194人。
一连串数字背后,正是在广西各级党委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政法机关与行业监管单位协同配合、精准发力,以雷霆之势向黑恶势力发起强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显著成效的见证。
广西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扫”出了八桂大地的天朗风清,“打”出了5600万广西各族群众更多的安全感。
聚焦民生 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要没有法援律师,我们的血汗钱还不知道啥时能要回来呢……”2019年12月18日,农民工韦某等9人顺利拿到拖欠已久的9万余元工资后,特意到梧州市长洲区法律援助中心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如何让经济困难的群众也能打得起官司?法律援助显然是体现法治公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法律援助列为民生工程或民生实事来重点推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8.2万件,接待咨询600多万人次,援助群众560万人次,打造了广西特有的温暖法援品牌,为百姓撑起一把坚实的法律“保护伞”。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生态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广西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要有新气象、新作为的期待与要求。
2019年11月28日上午,自治区高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跨省非法转移废酸油渣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案。自治区高院院长、二级大法官黄海龙担任此案审判长,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崔智友出庭支持公益诉讼,本案为全国首例省区级法检“两长”同庭履职的环境污染公益诉讼二审案件。
法检“两长”同庭履职,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意见及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生动体现了广西法检两家打击涉环境犯罪和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坚定决心,达到了办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社会效果。
2019年9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为广西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公益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自治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农中校说,广西检察机关牢固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监督理念,与14家区直行政机关建立了公益诉讼工作协作配合机制,与自治区高级法院加强诉审衔接,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加强日常工作交流,多渠道、多形式构建良性、互动、积极的工作关系,着力凝聚保护公益的最大共识。
聚焦民生民利,广西政法机关守护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
创新工作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陈立峰是南宁市青秀区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企业老总。2019年6月28日,他驾车不小心追尾前车,双方在南宁公安“微警务”微信平台点击“轻微交通事故快处”功能,上传现场照片。在事故快速处理服务中心,民警根据事故现场照片完成事故定责,并通知保险公司,很快解决这次碰擦事故。“交通事故动动手指就能办理,太方便了!”陈立峰感慨。
权力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2019年,南宁市公安局以空前的力度让“放管服”释放更多改革红利:超过60%的公安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数百个服务网点让群众出家门不到3公里就能找到办事窗口,到派出所办理户口申报当场审批许可……
一年来,广西政法机关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以广西公安“互联网+便民服务平台”为支撑,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最多跑一次”措施密集出台,便民举措落地见效。
以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为导向,广西全覆盖全天候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法治实惠。自治区、市、县、村建成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集“12348”电话热线、网站、微信为一体的广西法律服务网络累计咨询量9万条,99类公证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在广西1020公里的中越边境线上,千百名司法行政基层干部、调解员扎根基层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引导边境地区乡村群众尊法守法学法用法,一件件调解案子变成了当地农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普法案例,让越来越多村民懂得做事要有法律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