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天津市:法制网评:扫清募款疑云才有慈善公信

来源 :中国普法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0-02-15

在慈善募捐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都应遵规守法,经得起时间、公众和法律的检验。因为,任何一点质疑挥之不去,都将影响慈善的公信。

1月14日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就媒体报道43斤女大学生获捐百万仅收到2万一事作出回应称,2019年11月4日,9958救助中心转款2万元至医院,用于吴花燕的治疗。此后,吴花燕及家属同时提出捐款使用意向需求:余下款项希望预留至手术和康复治疗再使用,因此余下善款未能拨付至医院。1月13日,9958救助中心得到吴花燕突然因病去世的消息(1月15日《新京报》)。

43斤女孩吴花燕因病离开了人世,年仅24岁,令人心痛不已。在她去世次日,有关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旗下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为吴花燕“募款百万仅拨2万”的质疑随之而来。

的确,作为这起公共事件的被质疑方,中华儿慈会快速核实了有关情况,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对于公众来说,这起“募款百万仅拨2万”的公共事件,事实是不是真如此,为什么会出现“远水不解近渴”的尴尬情况,都是值得关注和了解的问题,而中华儿慈会的调查核实,给了人们一个正面的回音。这种主动应对舆情、及时反馈信息的做法,有利于抚平一江风波,也是对慈善公信力的维护。

不过,从中华儿慈会的既有调查看,还没有彻底扫清萦绕在人们心头的疑云。比如,为什么当吴花燕住院治疗期间,9958救助中心首次转款只是区区2万元,而不是全部的捐助款。从中华儿慈会的官方声明可以看出,之前吴花燕及其家属并没有提出捐款使用意向需求,这个有限转款,应该是9958救助中心的自作主张。作为一个接受慈善捐款的专业平台,对吴花燕病情的严重性、家庭贫困的程度、医疗费用的开支状况,理应熟知于心,也应懂得百万元捐款一次到位,可以让奄奄一息的吴花燕进更好医院、得到更好救治的道理,为何扣住绝大部分不给,仅拨付了2万元?

又比如,9958救助中心主动保管剩余善款。从法理和情理上看,9958救助中心有权进行慈善募捐,却不是慈善捐款的金库和钱庄。公众募集的钱款,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理应专款专用,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根据我国慈善法相关规定,“慈善组织对募集的财产,应当登记造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所得收入扣除必要费用后,应当全部用于慈善目的”。回看这起事件,就算吴花燕及家属提出捐款使用意向需求,表示将余下款项预留至手术和康复治疗再使用,也决不是授权他人或组织保管剩余捐款的有效声明。9958救助中心有义务当场作出说明,并将剩余捐款转给吴花燕及其家人,由受捐人自由支配。因为,根据慈善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

不仅如此,9958救助中心的置身事外,也让人心生不安。慈善法明确规定,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换句话说,慈善组织必须依法维护好受捐人权益。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深怀同情心的大众,正是基于对慈善组织的充分信任,才愿意交出手中的善款,通过慈善组织传递给迫切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们。对于慈善组织而言,最需要维护的财富,就是自己的公信力。在慈善募捐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都应遵规守法,经得起时间、公众和法律的检验。因为,任何一点质疑挥之不去,都将影响慈善的公信,继而贻害慈善事业。

吴花燕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个人和家庭的不幸,固然让人唏嘘同情,但故事还不能就此翻过。中华儿慈会表示,针对此次的公众质疑,要求9958救助中心进行全面核查。从维护公正的角度出发,有关职能部门也应介入调查,针对公众质疑逐一核实,真正扫去疑云,该追责的决不手软,给公众一个交代。


文章关键字: 吴花燕 公众 中心 应遵规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