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中国(天津和平)>>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和平区:警惕“免费”的背后常常隐藏着诈骗!
来源 :信用中国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0-07-07
近期,省内多地高发不法分子以“免费”为噱头的诈骗案件,群众因贪便宜等心理,稍有不慎就落入骗子精心设计的骗局中,损失大量钱财。以下八类常见以“免费”为诱的诈骗案件,请广大群众提高警惕。
(一)“免费”抽奖
2020年3月20日,报警人被微信名为鹤轩的人以购买东西可以免费抽奖为由,骗取顾某敏共计411元钱。后顾某敏发现被骗后,对方微信已注销。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在社交网站上发布广告,利用不少群众贪图便宜的心理,以购买东西可以免费抽奖为由吸引受害人,并编造各种说辞,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待受害人转账付款后,立马注销微信,逃之夭夭。
(二)“免费”授课
2020年5月1日,报警人称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有一个QQ群可以免费学习操作炒股,因其正好刚开始学习炒股,遂加入了该QQ群,后其按照群内老师的指导下载了一个APP并在该平台内进行炒股,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23笔,共计871140元,期间提现100元,共计损失871040元。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以免费提供授课吸引受害人,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诱骗受害人下载AAP接连投钱,当受害者想要将钱提现时,将其拉黑或删除好友,溜之大吉。
(三)“免费”送游戏皮肤
2020年4月21日,违法嫌疑人在QQ上发送二维码给受害人,以扫描此二维码可以免费送游戏皮肤为理由将微信上的529元转走,损失价值529元。
作案手段:通过社交APP发布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广告等,诱导受害人加入所谓的“QQ福利群”,利用受害人贪便宜心理骗取受害人微信账号、微信密码、支付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信息,进而盗取受害人微信支付平台内的钱财,造成财产损失。
(四)“免费”领手机
2020年4月26日,报警人称某在QQ群内听信犯罪嫌疑人免费领手机传言,主动用QQ加对方QQ为好友,后依照对方指挥,使用微信将银行卡现金充值到微信零钱,并通过微信扫码的方式,分三次将钱从微信零钱转给对方6198.98元,并将转账记录、二维码信息删除。
作案手段:通过社交软件推送广告,或以扫码关注为借口,引诱被害人添加不法分子微信、QQ号,再以免费领手机需要付各种费用为借口,让被害人以银行、微信转账方式交钱,直到被害人发现上当受骗。
(五)“免费”看手相
2020年4月24日,报警人称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免费看手相的广告,与对方添加好友后,把自己的手相发送给对方,同时对方还要求在自己朋友圈帮他发免费看手相的广告,后对方以算命批八字需交纳保证金和购买算命物品的手段骗取被害人13158元。
作案手段:不法分子在各种社交软件、网站上发布免费看手相的广告吸引受害人的注意,并以先付定金、保证金、购买算命物品等为理由对受害人实施连环诈骗,造成受害人钱财损失。
(六)“免费”领榴莲
2020年4月22日20时许,报警人称其通过微信扫描了好友发布的免费领榴莲广告的二维码添加对方微信后,对方拉其进了“4.22~榴莲群033”,后报警人又添加群内派单员为好友,对方以做任务返现为由让其通过微信向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转了58元,后对方让其下载了APP,又以垫付钱做下注任务返现为由让事主向对方提供的卡号转了四次共计28664元。
作案手段:不法分子打着免费领榴莲的幌子吸引受害人进群后,以刷单赚取高额佣金为噱头,诱使被害人下载APP,在APP中发布刷单链接,诱导被害人支付,最终拉黑消失,被害人本金无法取出,造成财产损失。
(七)“免费”退款
2020年5月5日,报警人称接到一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哺乳文胸旗舰店工作人员,称其购买的文胸有质量问题要退货,让其加QQ,其加了对方QQ,对方称给其一个免费保单,后让其到支付宝上操作,其按照对方说的操作,将支付宝借呗上5000元存到自己卡内,后对方称要关闭借呗让其将验证码给他,其就将验证码给了对方,后其发现银行卡内被转走2笔共计4999元。
作案手段: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网购订单,“撒网式”联系受害人,以内衣质量有问题需要理赔为理由添加受害人的QQ,诱导受害人操作开通一些金融平台、扫描其二维码、发送验证码等套路,从而将钱款转移至骗子银行账号上。
(八)“免费”领养宠物
2020年4月13日15时30分,报警人称在微信里搜索到了一个免费领养宠物的公众号,看到里面有人发布“150元领养拉布拉多犬”的广告,加对方微信为好友,发了150元的红包给对方,后又与另一微信号联系,对方以绳索套餐、托运费等名义要求事主付款,事主使用微信以发红包的方式共计转给对方749元,事后发现被骗,共损失人民币899元。
作案手段:不法分子打着以免费领养宠物为幌子吸引受害人,然后发布低价领养宠物的广告诱骗受害人加微信进行转账,再以“绳索套餐”“托运费”等名义实施连环诈骗。通过银行、微信转账后立即将受害人的联系方式删除,造成受害人钱款有去无回。
不法分子常常是通过网站、QQ、微信等网络媒介发布虚假信息,吸引相关群众与其联系;或者事先非法获得相关群众身份信息,通过拨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主动与其联系,骗取被害人信任,再实施诈骗,诱骗受害人转账或者提交验证码等方式骗取钱财。请广大群众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贪图小便宜,守住“不轻信、不回应、不转账”三无原则,切勿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