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中国(天津和平)>>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和平区:严查冒名顶替上大学链条中的作恶者
来源 :信用中国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0-06-17
6月15日,记者从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获悉,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的女子陈某某,高考分数为303分(文科),比当年文科类专科分数线低243分;被顶替者高考分数为546分(理工科),超出理科类专科分数线27分,考上山东理工大学,但录取通知书却被陈某某获取。目前该事件仍在调查中。
毋庸置疑,受教育权是公民最重要的权利之一。作为人们改变命运最便捷、最廉价的途径,上大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行为,无疑是劫取了他人的人生,改变了他人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对这一黑色链条上的每一个作恶者都不该放过。
梳理之前有关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的报道可知,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首先应获取被冒名者的录取通知书等个人材料,再获取他人的学籍信息,然后再修改自己的户籍信息,使之与被冒名者相符。惟有如此,冒名者才能持被冒名者的录取通知书等材料到高校报道,并完成四年学业。
而这一操作涉及冒名者所在高中、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户籍管理部门、高校招生与学生管理部门等多个职能部门。也就是说,要想完成这一系列操作而不留任何破绽,需要上述部门的默契配合甚至是直接参与到操作流程中。这显然不是冒名者一己之力可以搞定的事情,需要多个环节的工作人员的直接参与或者充当帮凶。
据报道,此事件发生在2004年左右。当时,各地的高校录取工作已经相当规范,均是高校将录取通知书直接邮寄给考生本人,或者统一邮寄给学校,再由班主任将录取通知书交由本人。而且,绝大多数考生本人也会评估自己分数,根据分数选报志愿,及时关注是否被录取。考生所在高中则会及时统计考入一本、二本的考生信息并加以公布。
那么,在这一几乎公开透明的场景下,要想截取被冒名者的录取通知书并非易事,至少需要班主任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高度配合,还需要编造谎言或者采取其他方法阻碍被冒名者不去招办或所报考院校查询是否被录取,不选择复读。其后,冒名者还需要获取被冒名者的学籍档案、需要到户籍管理部门更改自己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进而顺利冒名入学。
这一系列高难度的辗转挪腾和诡异操作,必然涉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默认甚至直接帮助。这一作恶行为,既涉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犯罪,更涉嫌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盗窃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盗用身份证件罪,招收学生徇私舞弊罪等多个罪名。如果涉事工作人员存在收受贿赂等行为的,还涉嫌受贿罪。
毫不客气地说,“上别人的学,让别人无学可上”的冒名顶替行为,既严重戕害高考公平,又掐断当事人改变命运的最佳机会。对此,势必严惩这一黑色链条上的每一个作恶者,并以信息化技术堵上可能存在漏洞的环节,进而有效维护高考公平秩序,让每一名努力者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至于为他人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