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信用中国(天津和平)>>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国学学者张建云把“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编成“三字经”
来源 :天津文明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1-05-21
“价值观,促文明,爱天津,我先行。尊法纪,序良俗,润四德,幸福城……”张建云最初提笔写下这篇《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版“三字经”还是在一年前,接下来的时间他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不仅在行文语法上用心打磨,也在现实生活中以身作则,践行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市民。
到今年5月,《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就正式施行两周年了。两年间,条例为提升城市品位和塑造城市形象建立了制度保障,也让天津市民践行文明行为有例可循、有法可依。张建云的新“三字经”,既是传统文化研究界人士对“条例”的支持与推崇,也代表着天津市民自觉讲文明、建设文明城市的美好愿景。
国学学者关注社会文明
张建云是中国作协会员、国学学者、全国妇联家庭智库成员、天津市政协委员,曾任中央党校国学签约主讲人,被誉为“用国学解读生活,用生活诠释国学的人”。他曾多次举办国学、家风教育专题讲座,出版多部著作,并通过网络等渠道进行文化推广。
张建云常常说,自己研究的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就是传统优秀文化、理论、思想对于老百姓过日子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在他的课堂上和微信群里,常常有学员请教家庭关系、大事小情的处理。他推崇用国学解读生活,用富有智慧的方式和艺术化的语言处理和化解矛盾。一些学员聆听课程后迅速“学以致用”,以有别于过往的态度处理家庭矛盾,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每当收到学员们的赞誉和感谢,张建云并不居功自傲,他认为这就是国学在新时代的魅力,也展现了国学智慧、家风传承在老百姓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在推广国学、讲授“中国家风”的过程中,他的注意力逐渐从“小家”转向“大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进而引发了对天津城市文明建设方面的思考。即便自身拥有丰富的生活智慧,但他一时还参不透“如何提升全社会文明素质”的难题。直到2019年,《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问世,他找到了一个完整、系统、有效的答案。
践行文明行为从我做起
看到《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后,张建云反复研读、仔细揣摩,认定这是切实有效的、对城市文明建设的指导方案。他与其他人交流,发现很多人并未逐条了解条例规定,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分析后认为:“(条例)一定是管用的,只是我们要掰开揉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果能把条例的核心要义编成‘三字经’,让它朗朗上口、可读可诵就好了!”怀着这样的心愿,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悉心整理,又足足思考了一年,才基本确定了第一稿。但他没有轻易发布这版“三字经”,而是耗时费力继续推敲研究,不断进行修改调整,确保其“不失原意,让读者精准领悟本意”。
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撰写“三字经”的过程中,张建云自己也积极践行《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一方面,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也要处理力所能及的问题。我有一次从武清坐高铁回市区,看到站台上一对小情侣和打扫卫生的老先生发生争执,老先生要求小伙子把扔到地上的烟头捡起来,小伙子感觉在女朋友面前丢了面子,不仅不捡,还踩了一脚,把老先生气得够呛。这时候火车已经要进站台了,我感觉这是个小问题,激化矛盾没什么好处,就拿起扫帚帮忙打扫干净。没想到火车都停靠了,小伙子却跑过来,喊我‘大哥’,还承认了自己刚才态度不好。我说公共卫生和家庭卫生是一样的,你不做就会给别人造成影响,以后还是不要这样任性妄为了。另一方面,看到不文明现象,我们也要主动制止。我曾经制止他人插队,被他怒斥:你管我呢?我说,为什么不该管呢?大家都在按顺序排队,如果你有急事必须要先走,你也先请求排队的人同意才行。如果你请求我允许,我可以同意你站这里,那么我会走到队伍末尾,这样才能体现对社会秩序的尊重。最后,对方也认可我的观点,自己默默去排队了。”
回顾两年来,自己践行《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成果,张建云还是比较满意的:“如果满分是100分,我给自己打90分吧,还差一点点,是因为还没有能够为宣传、扩大‘条例’的影响,做更多工作,实现更好的成效。”如今,他在自己的国学课堂、家风课堂中都加入了文明教育课程,不仅要讲授重点,还要对学员掌握程度进行考试。他希望,《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版“三字经”在未来可以为更多市民所熟知,可以帮助大家传颂、记忆、践行“条例”要求,成为文明生活中的朗朗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