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用·诚信建设万里行】广东成为7月全国退出黑名单企业最多地区

来源 :中国信用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8-08-22

8月13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7月份失信黑名单月度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从数量上看,7月新增失信黑名单主要集中在失信被执行人和工商吊销企业。与6月份相比,工商吊销企业新增及退出数量均大幅下降,降幅分别为85.9%和73.7%;失信被执行人新增数量环比下降1.3%,退出数量环比下降22.4%。从地区分布看,江苏省是7月新增失信黑名单数量最多的地区,广东省退出黑名单企业数量达47,828家,是失信黑名单退出数量最多的地区,宁夏已连续三月为全国省(区、市)中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属地占比最高的地区。

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7月,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新增失信黑名单信息317,257条,包括相关部门推送的失信黑名单信息317,255条和大数据失信黑名单信息2条,涉及失信主体282,891个,其中法人及其他组织118,704家,占新增失信主体总量的41.96%,自然人164,187人,占新增失信主体总量的58.04%;7月份退出失信黑名单主体187,287个,其中法人及其他组织97,255家,占退出失信主体总量的51.93%,退出失信自然人90,032人,占退出失信主体总量的48.07%。

关于7月份新增失信黑名单情况,从失信黑名单类型来看,工商吊销企业和海关失信企业月增量环比降幅明显,分别下降7.08倍和3倍;失信被执行人月增量环比下降1.33%,已连续两月下降;限制乘坐火车民用航空器名单月增量环比有所上升。从地区分布来看,多数地区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绝对数量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7月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省份为江苏、广东、浙江、上海、辽宁。从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属地占比来看,比例较高省份为宁夏、陕西、辽宁、海南、江苏,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属地占比最低的五省是西藏、吉林、河北、甘肃、重庆,大部分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关于7月份失信黑名单整改退出情况,从失信黑名单类型来看,7月失信被执行人、工商吊销和海关失信企业的退出数量较上月均有所下降。工商吊销企业退出量降幅明显,环比下降3.81倍,失信被执行人退出量环比下降22.44%,海关失信企业退出量环比下降23.26%。从地区分布看,7月退出失信黑名单企业绝对数量排名前五省份为广东、河南、宁夏、浙江、四川。从退出失信黑名单企业属地占比来看,比例较高省份为宁夏、广东、河南、海南、吉林。在失信黑名单企业退出数量和本地区失信黑名单企业退出率两个指标上,广东、宁夏和河南均位居全国前三。此外,因6月份工商吊销企业大量集中退出,7月份退出失信黑名单企业数量环比下降明显。

分析报告分别围绕失信被执行人、工商吊销企业、海关失信企业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做了失信特征分析。

分析报告显示,7月重点聚焦的失信问题包括互联网虚假广告、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非法证券网站博客等。其中,虚假互联网广告案件29起,涉及12个领域,其中医疗、食品、金融三个领域的涉案数量位居前三;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案件7起;非法仿冒证券机构网站、含有非法证券交易相关信息网页、博客86家,涉及2012年1月~2018年5月新发现的及尚未关闭或整改的46家非法网站和40家含有非法内容的网页、博客。

此外,分析报告还通报了涉及虚假广告、拖欠农民工工资、医药造假、非法仿冒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4个严重危害消费者财产及健康权益、影响社会稳定、破坏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失信典型案例。

分析报告提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经营活动中,公众应提高失信风险防范意识,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查询相关主体是否被列入黑名单,并注意识别坑蒙拐骗、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失信行为,切实防范信用风险。各省(区、市)应密切关注本地区失信黑名单变化情况,加大对失信主体和失信行为的监管和整治力度。失信主体应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法定义务,并积极通过公开作出信用承诺、接受信用修复培训等方式进行信用修复,主动改善信用状况,为顺利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文章关键字: 黑名单 企业 数量 月份 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