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警方及时出手 止损4000万

来源 :每日新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0-04-07

近期,天津市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发现潜在受骗群众,主动劝阻,为群众避免损失,截至目前,已经为受骗群众紧急止付、冻结被骗资金超过4000万元。

反诈中心汇总本市以及外省市近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进行综合分析,除了以出售防疫用品为名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多发,冒充“公检法”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高发,而且,“蹭疫情热点”的案例开始出现,骗子以受害人涉嫌非法出入境等为名,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骗子冒充“疾控中心”实施诈骗,都是近期“蹭疫情热点”的典型案例。

冒充“公检法”类的电信网络诈骗单笔涉案金额动辄几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社会危害极大,大家一定要提高防骗意识。天津市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再次提醒市民,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一定要做到“三不一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有疑问就要拨打110报警。凡是要把电话转接到公检法机关的、要点击网上通缉令的、要通过电话视频办案的、要求提供安全账户的,都得先在脑海里打一个问号。即使对方说得天花乱坠,只要自己脑子里树立起牢固的防骗意识,就不会轻易被骗。

四类诈骗居多

1 冒充“公检法”诈骗

危害最大、单笔涉案金额最高,有的受害者甚至为此抵押房产、倾家荡产。

一种是“当头一棒”型,骗子以公安局的名义,直接给受害人打电话,表示在侦办案件的过程中发现你牵涉其中,需要你配合调查,通过不断给被害人“洗脑”,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一种是“拐弯抹角”型,骗子会冒充通信管理、电信运营商、信用卡中心、社保中心等部门,通过事先编造的剧本步步为营,制造出被害人涉嫌案件的“假象”,再热心地“帮忙”把电话转接到“公检法”部门进行诈骗。

2 刷单诈骗

3 虚假网络贷款诈骗

4 虚假购物诈骗



文章关键字: 电信 网络 中心 群众 天津市